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思政课教师这样讲(三)
日期:2021-08-30 11:36:09  发布人: 

疫情叠加灾情,一次抗疫救灾大考,一堂思政大课。郑州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深入开展“把灾难当教材 与祖国共成长”主题教育活动,做好青年学子的思想引领。怎样把抗疫救灾转化为教育契机?怎样在灾难中收获成长?今天,一起来看看思政课教师们怎么讲……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恒桓

一次防汛抗疫是一堂“多难兴邦”的深刻思政大课,一本鲜活的“众志成城”的德育教材,一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伟大展示,一次中国共产党“生命至上”价值理念的生动实践。

作为思政教师,我们要把这场史无前例的防汛抗疫化为厚重的思政教材。党员干部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人民子弟兵逆向而行,紧急救援,全国各地八方支援、全力以赴,普通群众风雨同舟,齐心自救、施救,活跃“网红”的积极响应、迅速行动等等,通过这些鲜活事例凝聚学生价值认同和爱国热情,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

通过这次人生大课,要让学生们明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在一次次苦难中创造辉煌,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创造一个个人间奇迹,进而坚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彭珂

连续多日,我省多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天气,发生严重内涝,汛情牵动着每一位国民的心。在这次暴雨天气影响下,河南人民勇于担当、奋力自救,全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以灾情为教材,围绕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等批示精神和工作部署,向广大青年学生做好政策解读。同时,将抗洪抢险救灾活动先进事迹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有效地向青年学生讲解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引领青年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惠

今年7月下旬,这场千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以及“德尔塔”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使河南省郑州市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验,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遭受了重大损失,在这危急关头,许多无名英雄纷纷涌现,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向灾区捐款捐物,克服一切困难配合防疫工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要挖掘此次暴雨和疫情防控中的典型案例,引导青年学生向身边“普通人”学习,把“使命”、“责任”和“担当”扛到肩上,帮助青年学生认识到在此次暴雨和疫情防控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做一名坚定爱国者,鼓励学生始终保持斗争精神、顽强意志,毫无畏惧的面对一切风险和挑战,昂扬向上,奋发有为。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许卓异

近期,河南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暴雨,不少地方灾情严重,让无数人为之揪心。我们在新闻中看到河南人民守望相助,相互帮忙,全国人民更是对河南捐款捐物,派遣救援队前来支援。大灾中有大爱,我们看到了全国人民抗击灾情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更看到了自强不息,团结互助的民族基因。洪灾刚过,疫情又袭,河南人民经受住了考验,非必要不出门,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河南已无中高风险地区。在朋友圈里看到学生在家乡当志愿者,认真负责,这是我们青年人身上的大爱与担当。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要以灾难为教材,挖掘震撼人心的精神和力量,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民族希望,培养一代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胡晓梅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总有一些不平凡的事件,标注一个国家的记忆,熔铸一个民族的精神。也正是这些事件,见证了一个民族的脊梁,使人民更加坚定民族自信与前进方向。在这次“洪疫”的汹汹来袭中,亿万中国人在党的领导下风雨同舟,和衷共济,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筑造红色堡垒,铸就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充分展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充分展现了党领导的正确性,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赵佳佳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极端强降雨,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各级领导干部、人民子弟兵、普通人以及高校师生在这场硬仗中展现出的迅速、坚强、勇敢、无私、团结,无不体现出伟大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广大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会激励学生激扬青春、不负韶华。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国家的建设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二是热爱伟大祖国,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实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三是练就过硬本领,能够经得起现实的考验并勇于在实践中创造价值。四是担当时代责任,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担当奉献,充分展现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在困难、灾难中磨砺自身,与祖国共成长!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何皎月

2021年的夏天,注定被所有中国人铭记。疫情的阴霾还未完全散去便再次反弹,汛情却又突然袭来。面对这场艰难的“涝疫”之战,河南人没有畏惧,全体中国人没有丝毫退缩。中央快速部署,跨省调配资源,群众自发营救,连夜进行核检,军民携手同行……抗疫救灾的一幕幕令人动容,再次展现出了中华民族团结、坚韧、甘于奉献的伟大民族精神,再次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国情和民风,也再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场“涝疫”之战便是思政课最鲜活的教材。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会深入挖掘抗疫救灾过程中丰富的育人资源,使青年学生在了解抗疫救灾相关政策举措、人物事迹、成果成效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明确青年学生的责任和使命,做一名不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的新时代青年。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马亮

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认真收集、总结河南抗洪救灾中的感人故事、人物风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跟大事要情舆论热点,将全国全省人民齐心协力抗击洪灾等内容融入课堂;同时,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融入开学第一课。通过上好秋季开学第一课,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光亚新

近日,河南郑州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了重要指示,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同胞情义,是守望相助的14亿中国人民书写的人间温暖。在河南郑州的抗洪救灾中,七个邻省驰援河南,发起人力、物力、财力,增援河南,互助人民,用行动诠释着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各地救援人员争分夺秒,奋力援救人民,抢救人民财产,可以看出防洪抢险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风“豫”同“洲”,救灾先救人,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人盯人”、“一帮一”,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在最关键的时刻、最危急的关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深印刻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在看到洪水退去时,很多地方一片狼藉,自发救援队纷纷组织人员积极开展灾后自救,除淤泥、清垃圾、点物资,所有人都在用心行动,似乎没有一人抱怨,只有一颗积极团结、奋力奋战的热心。看着这一幕很感动,很温暖,河南上上下下都在行动,这就是团结奋战前进的中国人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之所以是伟大复兴的强国,是14亿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团结友爱的表现,体现着我们党的正确领导,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洪水无情人有情,在灾难面前,河南人民没有退缩,中国人民没有退缩,而是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周艳柯

2021年盛夏,注定不平凡。河南既遭受了特大暴雨侵袭,又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反扑。实践是最鲜活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此次防汛救灾和抗击疫情的生动实践,就是当下最鲜活的教育实践课。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会将此次防汛救灾和抗击疫情的伟大举措、典型事迹、感人故事引入思政课堂,有效推动课堂理论与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使学生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核发:教务处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